2022预复习资料:一建建筑-优路-高频考点(50点)
附件大小:1.2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资源简介:
考点1.民用建筑分类
(一)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应 符合防火规范)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24m的 单层公共建筑为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公共建筑,且高度不大于100m, 为高层民用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民用建筑按高度和层数分为单、 多、高层建筑。高层根据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分为一类和二类。
【考点训练】
1.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高度27m的宿舍属于( )。
A.多层建筑 B.单层建筑 C.超高层建筑 D.高层建筑
【答案】D
2.按照民用建筑分类标准,属于超高层建筑的是( )。
A.高度50m的建筑 B.高度70m的建筑 C.高度90m的建筑 D.高度110m的建筑
【答案】D
考点2.建筑高度的计算
(一)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二)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 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三)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 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同一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四)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高出屋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 不计入建筑高度。 考点3.楼梯的建筑构造
(一)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出平台,均应采取不然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应≥1h, 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0.25h。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 槛。
(二)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 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 限值。
(三)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 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四)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五)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考点训练】 1.关于室外疏散楼梯和平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
B.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
C.疏散门应正对着楼梯段
D.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门外,不应设其他门门窗洞口
E.疏散出口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
【答案】BD
考点4.房屋结构的可靠性
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一)安全性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构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变形而不发 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例如,厂房结构平时受自重、吊车、风和积雪等荷载作用时,均应坚固不坏,而在遇到强烈地震、爆炸等偶然事件时,容 许有局部的损伤,但应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而不发生倒塌。
(二)适用性 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 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等,都影响正常使用,需要对变形、裂缝等进行必要的控制。
(三)耐久性 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结构应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满足各项功能要求,也即应具有足 够的耐久性,例如,不致因混凝土的老化、腐蚀或钢筋的锈蚀等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考点训练】
1.建筑结构可靠性包括( )。
A.安全性 B.经济性 C.适用性 D.耐久性 E.合理性
【答案】ACD
2.某厂房在经历强烈地震后,其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性而不发生倒塌,此项功能属于结 构的( )。 A.安全性 B.适用性 C.耐久性 D.稳定性
【答案】A
本文来自慢性中二投稿,不代表文丁图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b34.com/blog/8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