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327-2021 底泥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附件大小:0.25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资源简介:
ICS 13.080
CCS Z 18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327—2021
底泥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ampling site selection in sediment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2021-03-11 发布 2021-04-1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底泥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的点位设计原则、点位布设方法和信息统计。
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及入海河口等水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河道清淤、 湖泊疏浚、滨海河口整治和水体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中,有关底泥的监测点位布设参照本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SL 249 中国河流代码
SL 261 湖泊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底泥 sediment
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的黏土、泥沙、有机质及 各种矿物的混合物(一些情况下也被称为沉积物)。
3.2 入海河口 marine estuary
河流的终段与海洋相结合的地段。 注:即包括受到海洋因素影响的河流下段,也包括河流因素影响的海滨地段。上界在潮汐或增水引起的水位变化影 响消失的某个断面,下界在由河流入海泥沙形成的沿岸浅滩的外边界;或者上界是盐水入侵界,下界是河口湾 的湾口。 [来源:HY/T 085—2005,3.2]
3.3 滩涂 tidal flat
河口外围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
3.4 感潮河段 tidal river reach
从入海河流受潮汐影响的上边界至最低落潮时河流能到达下边界河段(入海河流受潮汐影响的河 段)。
3.5 二分法 dichotomie
折半查找污染边界的方法。 注:在未污染点位和污染点位之间一分为二,通过采样分析确定中间位置的点位是否污染,如果中间点位也发现污 染,则向未污染点位方向继续进行二分法查找;如果中间点位未发现污染,则向污染点位方向继续进行二分法 查找。
3.6 网格布点 grid site layout
将监测区域按地理坐标划分成若干均匀方格,采样点可设在方格中心。 注:网格大小视污染状况及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
4 点位布设原则
4.1 代表性 监测点位应能客观反映一定范围内的底泥环境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水体底泥污染状况, 确定污染源对底泥环境质量的影响。
4.2 可行性 在满足底泥污染状况调查目的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水文、技术水平、监测成本和监测周期等因素, 通过优化点位布设,增强监测布点工作的操作性。
4.3 可比性 同类型监测点位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并与历史监测点位尽可能一致,使监测点位获取的监测数 据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可比性。
本文来自孤浪王者投稿,不代表文丁图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b34.com/blog/7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