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地震转换波测深》邵学钟 等著2013年版
附件大小:62.48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资源简介:
本书介绍
在各国的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中长期制约方法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用转换波资料如何求取介质中Р波和S波速度的方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第二个是P以S波的相互干涉以及它与干扰波的相互干涉如何合理分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不仅影响转换波方法的精度,而且使转换波法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探测手段。第二个问题不仅影响方法的精度,也影响方法的分辨率。我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经不断努力较为合理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难题,使转换波测深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转换波法的精度和分辨率以及探测结构和构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转换波法成为真正独立的深部探测手段,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转换波测深剖面工作虽然完成不少,但真正进行这方面实际工作的人员并不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具体方法知识的普及不够,对方法的一些新的进展介绍不够,使很多人对方法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甚至对方法还存在一些误解,因此本书目的之一是要普及转换波法的具体方法知识,介绍它的最新成果,吸引更多深部探测爱好者参加这一工作。
本书共分十三章,第一章介绍转换波法的总体概况,包括方法的物理基础、可行性、方法的特点、能得出的主要结果以及方法的用途。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方法的理论基础,包括PS波的运动学和某些动力学特征,它们对转换波的野外观测、震相识别、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以及介质速度参数测定和界面做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介绍转换波的野外观测方法,它具体介绍野外观测应使用的仪器设备、测线布置和转换波接收的方法以及野外接收条件的合理选择等。第五章介绍S转换波与各种干扰波的识别标志。根据第二、三章的内容可确立S转换波的识别标志,同时在对各种干扰波的理论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对各种干扰波的识别标志。第六章介绍PS转换波的震相识别和对比追踪。主要采用转轴变换求得Р波射线坐标系内的R、T、P三个特征分量、记录的全方位偏振分析和分离干涉波处理等,将各个以波和干扰波都分离开,并测定它们的到时差、增幅比和偏振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PS波震相和到时差沿测线的对比追踪。这是转换波法的一大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第七章介绍实测的Р波和PS波特征。一方面,这些特征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的一致性表明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反过来这些实际资料对转换波的观测接收和资料的分析处理工作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八章介绍介质速度参数的测定方法。利用PS转换波走时资料测定介质速度参数一直是个难题,因为PS波到时差随震中距变化缓慢,用到时差资料测定速度的结果不稳定,误差大。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利用Р波射线平面内垂直分量(P)和径向分量(R)记录初始20s内的全部信息,通过波形反演方法求得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的P、S波速度结构,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使转换波法的探测精度和详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使转换波法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深部探测手段。第九章介绍转换界面的做图方法。利用获得的介质速度资料、PS波到时差资料和相应的震中资料根据第二章中相应公式就可求得转换点的空间分布,并得出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平面图。转换波法得出的剖面图内容较为丰富,既有界面构造又有断层分布,既有Р波速度又有S波速度,既有高速体的分布又有低速体的分布。第十章介绍转换波法在我国华北地震活动区的试验、研究和应用以及在华北五个大震区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结果,结果表明:在各大震区存在一些共有的特殊的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表明大震区存在强烈的深部地壳运动和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
本文来自琴冷弦涩投稿,不代表文丁图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b34.com/blog/7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