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子梁软岩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技术模拟分析
附件大小:0.79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资源简介:
马鞍子梁软岩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技术模拟分析
任建喜,党超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结合马鞍子梁隧道工程,采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该隧道上下台阶法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完成了现场监测研究,与数值模拟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软岩隧道的围岩变形规律,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结果表明,该开挖方法适用于此软岩隧道,竖向位移主要集中在拱顶和拱底处,拱顶位移比较大,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隧道两肩和两脚处。现场监测表明:隧道开挖初期拱顶下沉与水平收敛变形速率比较大,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间变形速率较小,曲线趋于稳定状态。FLAC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一次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合理间隔时间为30d。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马鞍子梁隧道位于桃园隧道的西北方向约8km处,为双洞分离式,分为左线和右线两座隧道。右线隧道进口桩号YK34+614,出口桩号YK39+542,设计长4 928m;左线隧道起点桩号ZK34+622,出口桩号ZK39+510,设计长4 888m。属于特长隧道,最大埋深约370m。施工现场以少土多石的中山为主,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山脉与合谷相问的地貌特征。山体表面风化严重,土质松软,雨后容易引起滑坡。隧道地质多变,包含围岩级别较多。因为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复杂,同类级别的围岩性质多变,马鞍子粱隧道是典型的复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
2隧道施工过程模拟
本文通过FLAC3D软件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对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得出支护前后的隧道围岩位移变化曲线,进而与隧道监测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出隧道施工的可行性,从而可以推广到隧道其他类似断面施工。
3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1分部开挖拱顶下沉位移
目标断面位于进口端,上部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洞室稳定性差,开挖时易产生掉块,根据分部开挖支护后竖向位移(见图4)可知,竖向位移主要分布在拱顶与拱底处.分部开挖对拱顶下沉影响极大,拱顶下沉位移会局部慢慢变化,先是在上边开挖部分随着上下台阶开挖局部变化,随着继续纵向向前开挖,位移变化影响范围慢慢扩大,扩展到整个顶部或底部,拱顶位移影响范围为模型边界,大位移变化在拱顶15m范围,底部大位移影响范围为开挖洞室下部10m范围。从位移云图可以看出竖向位移变化缓慢,处于稳定状态,不会突变引起塌方。
4现场实际监测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只给出拱顶下沉A点变化值,周边收敛B,C点变化值。拱顶下沉监测采用水准仪和钢尺,精度1mm。周边收敛监测采用收敛计,精度0.1mm。监测频率如表2所示。
(略)
本文来自潇潇雨歇投稿,不代表文丁图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b34.com/blog/7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