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清PDF《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规划教材 景观设计马克笔手绘表现 》陈明 舒凌云 主编 2016年版
附件大小:43.66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资源简介:
内容摘抄:
前言
虽然如今景观设计行业电脑软件盛行,但大家对于手绘的热衷相较十年前仍然不曾消减。由于当年的电脑效果图大多生硬呆板,缺乏艺术感染力,于是手绘便利、色彩瞩目的特性更获得设计师的青睐。如今,新的三维软件已经可以表现出真实的、动态的震撼效果,却仍有许多设计师坚持用手绘的方式呈现设计理念,成为方案设计、沟通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手绘在设计思维的表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奇表现力,直接、鲜活,能够将瞬间的感受或抽象的积累直接流露到笔尖,这是电脑软件无法企及的原创力。所以,手绘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表现工具,它是设计师思维、原创力的体现。
将美术教育与职业衔接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培养导向。在多年的手绘教学中,编者逐渐体会到学生们对于手绘的理解是非常片面与模糊的,一部分学生将之与美术绘画,即传统技能相等同,在表达的过程中过分渲染真实感,对于理念的呈现丝毫没有察觉;另一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表达出设计效果,但对于整体设计方案的表达却不知所措,例如在平面图转化为效果图等方面。
经过编者多年的研究,从景观设计的“元素”“方案”“模块”等方面,将手绘的练习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地贯穿到方案的表达过程中。其中“景观设计风格”借鉴当今流行的景观风格,让学习者在表现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熟悉不同地域文化下景致的别致之处,这样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文化鉴赏水平。“效果图里就有设计思想,就有设计理念,就有设计师的立场和出发点。”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对于风格的理解在手绘中是非常必要的,而非空洞的植物与道
路、水体与叠石的表现,例如增添许多不同地域的小景,能让手绘与设计更加紧
密结合。
本书中大部分作品来源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大部分案例也
来自真实课堂作业,希望本书能对各大院校学生环境景观学习提供一定参考,助
益教师教学。
编者
二○一六年五月
(略)
手绘工具介绍
1.1.1
画笔介绍
针管笔,通常用来绘制比较专业的线稿,有一次性和加墨水两种类型,并且有粗细之分,在选择针管笔的时候最好准备两只一次性针管笔,勾线时用较细的,画阴影时用较粗的(图1-1)。钢笔,在手绘中一般使用美工钢笔,它的笔触变化丰富,线条极富感染力,明暗体块关系强烈,在草图的勾画中经常用到(图1-2)。
中性笔,在学生中使用非常普遍,由于价格便宜,通常在练习手稿的时候使用,但缺点是线条不流畅,容易滑纸(图1-3)。
马克笔,分为油性和干性两种,由于颜色丰富、携带方便、上色快速、笔触大气、效果强烈而被广泛使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品牌有日本美辉、韩国TOUCH、美国三福以及学生比较适用的国产品牌发法卡勒(图1-4)。
彩色铅笔,分为油性和水性两种,常用的品牌是德国的辉柏嘉,表现效果细腻,可覆盖叠加,适合深入刻画细节,适合对材质、光影的塑造,相对马克笔来说容易控制一些(图1-5)。
素描铅笔,根据软硬不同分为H-B,初学者常用2B来勾画草图和底稿(图1-6)。
(略)
画纸介绍1.1.2
复印纸,根据质量分为70克、80克、90克、100克这四种常见级别,越厚越好用,由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学生手绘初学练习,但容易破损不能长时间保存(图1-7)。
速写纸,通常以速写本的形式在外出写生时用到,大约150克,质地较厚,笔触非常流畅,常见大小为A3、A4(图1-8)。
硫酸纸,也被称为复印纸,纸面透明、轻软,设计师经常将之覆盖在初始图纸上做方案的绘制、上色,是较常用的一种图纸(图1-9)。
素描纸,纸质厚实,适合比较深入的刻画,而且上色时不易透过纸面弄脏桌面,能够长期保留(图1-10)。
制图纸,纸面白皙,纸质较厚,有图框和标题栏,适合标准的方案绘制,色彩鲜亮,笔触流畅,效果强烈(图1-11)。
草图纸,常用的有白色和淡黄色,质地轻盈透明,设计师常用来做方案推敲、初扩方案(图1-12)。
(略)
目录
1手绘表现基础知识
1.1手绘工具介绍2
1.2线条练习5
1.3透视原理12
2景观设计元素
2.1植物16
2.2水景4
2.3铺装24
2.4小品…..25
2.5配景29
3景观设计风格
3.1东南亚风格32
3.2欧式风格33
3.3日式风格36
3.4中式风格37
3.5现代风格38
4景观方案马克笔手绘表现步骤解析
4.1分析图画法40
4.2平面图局部上色步骤42
4.3立面与剖面图上色步骤50
4.4透视图上色步骤.56
5景观设计分类表现
5.1居住区景观.66
5.2庭院景观.67
5.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68
5.4滨水区景观70
6景观设计作品欣赏
本文来自渺若星辰投稿,不代表文丁图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b34.com/blog/71868.html